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國樂類

臺灣國樂團 《花樣南瀛》-山地印象 小提琴協奏曲

422017100020

國樂類

主辦單位: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執行單位:臺灣國樂團;指揮:顧寶文;作曲:關廼忠;主奏:林品任(小提琴)

演出日期:2017/09/12

https://collections.ncfta.gov.tw/pages/product/view.aspx?id=422017100020

</h3>

影音資料

</h3>

《山地印象》 1990年夏天作曲家應邀到台灣指揮,在音樂會後遊覽了阿里山。這是經過了幾年辛苦之後的一次放鬆和調適。阿里山地區的秀麗風光和風土人情給作曲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山地印象》是一首三個樂章的胡協奏曲,它充分發揮了雙千斤板胡的特長,而且技巧十分艱深。第一樂章〈霧中神木〉描寫了在霧中傲然而立的神木,它經歷了歲月的洗潔卻仍不改它的倔強蒼勁,它是台灣原住民的精神象徵。樂章開始時高音弦樂、簫及木琴奏出一連串不和諧的平行和弦,營造出山中雲霧繚繞的氣氛。板胡從它最低音的空弦開始,似乎是破霧而出的神木。板胡的旋律是以原住民的民歌為基礎,結構自由而口語化,接近西洋的宣敘調,低音彈撥樂器和排鼓、定音鼓的伴奏因型雖然十分輕聲,但卻孕育者原始的生命力,它終於在樂章的中段爆發了,它像一股洪流,充滿了陽剛之氣。雖山爆發後一切又重歸平靜,但雲霧似乎並非只是輕輕的煙,它像在地下蠕動的岩漿在伺機沖出,神木也並非只是一株枯死的老樹,它像在江河中的砥柱,迎擊著昨日、今日和明日的急流。 第二樂章《山林火車》則一反第一樂章的冷峻和熾熱,它像一股春風,和暖而溫柔,不知是否表達了作曲家在登上阿里山之後對人生的另一番感受。樂章開始樂隊巧妙地模仿了山中小火車的輕快節奏,而板胡則模仿遠處傳來的氣笛聲。繼而板胡奏出有如兒歌一般的旋律,和樂隊彼此呼應,像是開始了一段愉快的旅程。第一小段作曲家用板胡、二胡、中胡的撥弦及琵琶、柳琴的提弦反彈面板的手法,成功地模仿了原住民的樂器〝口簧〞的音色。第二小段則是一個慢板,板胡的旋律是如此甜美和令人陶醉,這不知是作曲家對原住民待客的米酒的感受,或是山地少女甜美笑容,或者是那滿眼翠綠山林令他心曠神怡,這就不得而知了,也許三者都有吧。 第三樂章《歡慶豐年》是一幅民俗畫,作曲家以四個定音鼓分三聲部由三位樂手演奏,來模仿原住民的一種自然和音唱法的合唱,而板胡則恰似領唱者。當定音鼓、排鼓帶出了一個歡慶豐年的歌舞場面,繼而木琴、梆子奏出強悍的節奏,這是在豐收時原住民用米杵奏出的杵舞。在高潮處,樂隊全奏出一個莊嚴而虔誠的旋律,象徵原住民對神的感謝。作曲家在山地驚訝地發現深山中矗立著天主教堂,不少過去的食人族已經皈依在天賦的殿堂中。是否所有人都會在世俗的爭鬥中這樣有幸地找到有如山林中的一塊寧靜樂土呢?也許這就是作曲家在這首《山地印象》中最深刻的印象吧。 此次應臺灣國樂團之邀,將原「板胡」版本,調整為「小提琴」版本,將帶給觀眾更不一樣的聽覺饗宴。 現了對寶島的讚美和山川、人物、生活圖像的遙思,寄託了作者對寶島的一片感情。

更多詳細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