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當代音樂/室內樂

亞洲作曲家聯盟台灣總會成立50周年樂展-節目冊-01

222023010033

當代音樂/室內樂

作曲:許博允;作曲:温隆信;作曲:呂文慈;作曲:柯芳隆;作曲:賴德和;作曲:潘皇龍;作曲:潘世姬;作曲:錢善華;作曲:李子聲;作曲:曾興魁;作曲:連憲升;作曲:許常惠;作曲:趙菁文;作曲:蘇凡凌;作曲:馬水龍

演出日期:2023/10/28~2023/10/28;演出日期:2023/11/19~2023/11/19

https://collections.ncfta.gov.tw/pages/product/view.aspx?id=222023010033

節目單/節目冊/DM

10/28 「臺灣音樂憶像系列」音樂會為臺灣音樂館推廣臺灣作曲家作品的重要計畫,並結合本館《臺灣作曲家樂譜叢輯》之出版,透過製譜、委託創作、音樂會演奏、專輯出版等系列規劃,讓音樂以不同的生命形式流傳不朽。 為慶祝亞洲作曲家聯盟(曲盟)成立50週年,臺灣音樂館攜手策劃了「曲盟-臺灣50週年系列樂展」,「《傳說中的當代經典》臺灣音樂憶像x曲盟五十」音樂會由北藝大新音樂工作坊演奏,為觀眾帶來音樂的多樣性和豐富性。重新鏤刻臺灣當代音樂發展軌跡,並留下歷史性演奏影音。 本場音樂會係配合《傳承與開創,從臺灣到亞太—亞洲作曲家聯盟口述史訪談集》之出版,特邀請曾經領導本會的幾位作曲家演出其室內樂代表作品,包括許博允完成於1973年,沉鬱抒情的《中國戲曲冥想》;温隆信入選1975年荷蘭高德阿姆斯作曲比賽的《現象II》和潘皇龍於1980年獲選為高德阿姆斯音樂節年度代表作的《五行生剋》八重奏;以及賴德和受傳統書法啟發,以現代筆觸創作於1991年的《辛未深秋》弦樂四重奏。此外,潘世姬的《雲高飛》弦樂九重奏和呂文慈的長笛獨奏曲《日月》均展現了當代臺灣女性作曲家的美學觀照與音響創意,而柯芳隆的《Formosa》弦樂四重奏更表露出臺灣作曲家誠摯的本土關懷。七部室內樂作品,具體而細微地鏤刻著1970年代以來臺灣當代音樂的發展軌跡。 --------------------------------------------------------------------------------------------------------------------------- 11/19 「《當代合唱作品選粹》臺灣音樂憶像x 曲盟五十」音樂會是整個系列樂展的壓軸,將以合唱作品為焦點,展現八位曲盟作曲家的卓越才華。本場音樂會將由台北室內合唱團為我們帶來這些涵蓋了不同風格與主題的作品,透過台北室內合唱團精湛的演唱技巧,可以看到曲目中從現代作曲技法到民族文化的融合,充分展現了臺灣音樂的多元性。 本場音樂會將演出自1960 年代以來開創臺灣現代音樂風潮,締造亞洲作曲家聯盟的許常惠合唱名曲《葬花吟》;長期領導本會的馬水龍先生,活潑、生動的民歌編曲《黑面祖師公》、《安童哥買菜》,以及曾興魁融合古典、現代合唱風格的《一隻鳥仔》、《La la i》;錢善華將臺灣原住民音樂巧妙融入宗教脈絡的《Hallelujah》、《聖母頌》;乃至於蘇凡凌、連憲升、李子聲、趙菁文等中青代作曲家透過文學與客家民歌、原住民與福佬傳統歌謠、南管、京劇鑼鼓的啟發而創作的合唱作品,呈現出臺灣繽紛多元,獨特而豐富的語言和音聲情境。

更多詳細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