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當代音樂/歌劇/清唱劇/歌舞劇/音樂劇等

《牛郎織女》 青少年歌劇 合唱鋼琴譜 手稿 完稿

212015020124

當代音樂/歌劇/清唱劇/歌舞劇/音樂劇等

作曲:郭芝苑
編劇:詹益川(詹冰)

作品日期:1974/09/21

https://collections.ncfta.gov.tw/pages/product/view.aspx?id=212015020124

其他

作品描述:青少年歌劇(來自郭芝苑自己的定義)《牛郎織女》創作於1974年,當時的臺灣音樂環境貧脊,對於所謂的正式的「歌劇」,僅有模糊的認知,更遑論要國人自創作品及登臺上演。郭芝苑為了符合能讓當時音樂班師生及合唱團演出、推廣、普及化歌劇之目的,《牛郎織女》的結構及內容便力求簡易通俗。劇本由好友詹益川寫作,但儘管寫的是國語劇本,詹益川因本身的臺語用語習慣及口音,使得劇本難脫離此種風格,故郭芝苑曾在1998年2月份的演出後將此劇改以臺語演唱。全劇包含二幕四景:第一幕為「山下的原野」,有三景;第二幕為「天庭」,只有一景。音樂上,歌曲多屬簡易之短曲,主角只有牛郎(男高音)、織女(女高音)、老牛(男低音)三位,另外加上六仙女(女聲三部),以及兩個合唱團:兒童合唱團(喜鵲)、國高中合唱團(牧童);樂團伴奏則可大可小,一把長笛、一把雙簧管、一把單簧管、一把低音管、弦樂五部和打擊樂器(大、小鼓),是較理想面的樂團組合;若有所限制,一架鋼琴(原稿)、一把小提琴及低音大提琴,亦足以演出。全劇訴求雖為簡單通俗,但郭芝苑創作時,仍舊參考西洋歌劇創作手法,如宣敘調、詠嘆調、重唱、合唱等歌曲形式,皆被運用在其中。這部誕生於1970年代的「歌劇」,不但奠定了其第一部正歌劇《許仙與白娘娘》之創作基礎,也激勵了臺灣作曲家在歌劇範疇上的創作,無異是一只催生劑。 《牛郎織女》 合唱鋼琴譜;手稿(完稿);51面(14張)。 以黑筆抄寫,鉛筆、紅筆添補。 創作日期:1974-09-21;1987-11-05(修改定稿)。

51
更多詳細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