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傳統工藝類(材質)/表演藝術工藝/樂器製作

銅鼓

11200615059

傳統工藝類(材質)/表演藝術工藝/樂器製作

不詳

不詳

https://collections.ncfta.gov.tw/pages/product/view.aspx?id=11200615059

112*11*14

體鳴樂器。稱呼:塔西(tasi, bronze kettle drum),銅鼓。於西元8世紀至今,流行於中國大陸西南部之雲南、廣西、廣東、貴州、湖南等省,為當地壯族、傣族、佤族與克木人等少數民族所使用的樂器。中國之外的地區如越南、緬甸、泰國、寮國等東南亞國家,尤其在緬甸的北部克耶邦之克倫族中廣為使用,故也有學者稱其為「克倫鼓」。 銅鼓是由銅釜演化而來,最早的銅鼓即為炊飯之銅釜,將銅釜翻轉過來,敲擊底部,後經過改良,做為專門樂器使用。傳說古代之佤族,西盟縣北面的樹林中有一面大湖,湖中有一對蛙精,育有九男九女,其長成婚配後,分別居住於九條山溝中,蛙精去世後,佤族為紀念他們,用青銅鑄成銅鼓,並於鼓面上鑄有立體蛙飾。 銅鼓以青銅鑄成,型制屬缽形鼓(kettle drum)。鼓身中空,由鼓面、胸、腰、足、耳五部份組成。鼓面中心有放射狀紋路,並有一同心圓象徵太陽的光芒。鼓面上有不同動物的造型,如青蛙、象、蛇等,常喻為該族的圖騰。

更多詳細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