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灣豫劇團92年度 曹公外傳 劇目

執行單位:臺灣豫劇團

計畫啟案日期:2003/01/01

計畫結束日期:2003/12/31

物件數:10

本劇以道光年間鳳山知縣曹謹(中原河內人)修築水圳(即今“曹公圳”)、造福百姓的真實事蹟為素材,以扣人心弦的戲劇衝突和曲折跌宕的故事情節,塑造了一個清廉務實、一心為民的賢吏形象。 道光十七年春,中原懷慶府曹謹奉旨跨海赴任臺灣鳳山縣縣令。時鳳山連年大旱,加之縣政敗壞,饑民多淪為盜賊。曹謹斗笠芒鞋,訪民情,察水源,在高屏溪畔結識了民間名匠龍老伯。 龍老伯和徒弟楊號費了十年的心血繪製了一張引水圖。然而這張引水圖帶來的卻是一場災難:楊號陷入了一場冤案,成為官府追捕的“逃犯”。龍老伯在彌留之際將治水圖獻給了曹謹,也把“盼甘霖”、“盼清明”的遺願託付給了曹謹。 曹謹冒著極大的風險和壓力,親自上山,說服楊號和避禍的饑民下山,“以工代賑”,促成了修圳引水工程的開工。然而,對楊號冤案的復查卻牽動了上司魏是太乃至巡撫等貪官集團的神經。關鍵時刻賑糧被斷,工程陷入絕境。曹謹泣血跪求,未能求來半升米糧。在饑荒如火、民心大亂的緊迫情勢下,曹謹為了鳳山百姓的生存和引水工程的順利完成,與夫人傾訴衷曲,不惜犧牲自己的仕途前程和身家性命,毅然決定打開南官倉,“借得官庫一倉米,救得鳳山萬民安”。與此同時,曹夫人喬裝改扮、風雨兼程,進京拜請恩師上奏案情,以辨清濁、救危難… … 水圳竣工了,下淡水溪的甘泉流到了鳳山,三萬多畝的望天田變成了盛產稻米的膏腴之地!曹謹公的形象永遠留在了鳳山百姓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