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傳統工藝類(材質)/表演藝術工藝/樂器製作

架鑼-3-鑼面

11200615039c5

傳統工藝類(材質)/表演藝術工藝/樂器製作

不詳

不詳

https://collections.ncfta.gov.tw/pages/product/view.aspx?id=11200615039c5

體鳴樂器。稱呼:毛撒隂(Maun sain, or gong rak, Framed bossed gongs, or gong set) 框鑼組。大約西元1920年代被引進的。它由多個突心鑼所組成,常見的數目為18-21個。這些突心鑼分別被安置在多個大小不一的木製長方形框架中,被放置在地面上演奏,成為環狀排鼓樂隊家族之一員。這種突心鑼早期在緬甸被稱為「饒寧」(naun-nin)。西元1197與1241年之「札亞坦」(Zeyathein)銘文,都可見這項記載。鑼被用於戰場上,或是用來集合群眾,現今,鑼群被懸掛於一框架中。 一開始,中間七個突心鑼都懸掛於框架中,上方框架中的銅鑼,調成緬甸音階的一級、七級、五級音,下方框架中的銅鑼,則調成二級、一級、七級及二級音。之後,框架中如有九面銅鑼,上方框架中的銅鑼,調成二級、一級、七級、及六級音,下方框架中的銅鑼,則調成五級、四級、三級、二級與一級音。現今,框架中如有17面銅鑼,最下方的調成五級音,最上方的調成三級音。基本上每個鑼音高的調法類似pat wain,即環狀排鼓。

更多詳細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