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傳統工藝類(材質)/彩繪/其他

菩提葉彩繪冊頁

11200505002

傳統工藝類(材質)/彩繪/其他

不詳

不詳

https://collections.ncfta.gov.tw/pages/product/view.aspx?id=11200505002

21.2*31.3*4.2

本件菩提葉上百羅漢彩繪作畫冊形式,以工筆重彩技法繪製,具有傳統道釋畫風格,全冊共22頁,以深棕色木片做封面及封底,在封面左上方籤條無題名。畫冊每一頁的頁面作一張尖端朝上的菩提葉葉片造形,在葉面內分別繪有五至七尊姿態各異的羅漢群像,並在畫面上描繪菩提葉之葉脈紋路,葉片造形周圍塗繪佛青色。首頁繪「童子拜觀音」,畫面左方一尊坐於普陀巖下的觀世音菩薩,菩薩作自在坐姿勢,頭戴法冠披深藍色風帽,身著淺藍開襟寬袖衫、粉紅襦裙,盤坐左腿而豎起右膝,跣足,左手扶於左膝上一本打開的經書上,右手伏於右膝上,身後置一函書函,背後作竹林及山岩洞。菩薩前方水面一朵蓮花上立一名童子作朝拜菩薩狀,即善財童子,普陀巖左上飛翔一隻鶯哥鳥口啣一串紅色念珠。第二頁以後分別繪有羅漢群像,諸如第2頁布袋尊者、第3頁長眉尊者、第6頁飛鈸尊者、第8頁搔背尊者、第14頁開心尊者、第15頁目連尊者等,畫冊最後則有降龍尊者、伏虎尊者,以及韋馱尊者、風調雨順四大天王。羅漢為梵語「阿羅漢」的簡稱,為佛教聲聞四果的極果,信仰源自唐玄奘譯《大阿羅漢難提蜜多羅所說法住記》,大意是釋迦牟尼佛對十六位大阿羅漢與眷屬的囑咐,發展至宋代出現十八羅漢之說,明清時期十八羅漢已完全取代十六羅漢,且信仰根植於民間。羅漢除作為信仰與佛理的象徵,也因豐富的肢體語言、不同的形態特徵,而成為藝術創作的題材,而羅漢的供奉各地區也自有其系統,常見有一百羅漢、五百羅漢等。

更多詳細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