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傳統工藝類(材質)/竹藤工藝/農漁竹具

簳仔

11200404067

傳統工藝類(材質)/竹藤工藝/農漁竹具

不詳

約民國60年代

https://collections.ncfta.gov.tw/pages/product/view.aspx?id=11200404067

58*58*10

「簳」(kám)或可寫成「𥴊」(kám),為臺灣台語用字,指用來盛裝物品的圓形淺竹盤,一般無洞的稱為「𥴊」,有洞的稱為「篩」,為臺灣早期常見的生活用品。此物件以竹篾編織而成,圓盤狀,面大而淺,底部呈圓弧形。以壓二挑二斜紋編法密編,花紋為人字形,緣口內外兩側加上厚竹片,以籐皮紮結繞捲固定收邊。一般常見的簳仔直徑約在60~80公分左右。 簳仔的用途相當廣泛,可將生鮮蔬果等食材放置其中,或用於曬製醃菜、搓湯圓、製作米粿等。 尤其是早期雜貨店裡的一些「乾料」,如蝦米、魚乾、米粉、金針、木耳等,用一個個小型簳仔盛放,方便顧客挑選,也可以隨時拿出去曝曬,這就是雜貨店被稱為「簳仔店」的由來。

更多詳細資料